臨近萬聖節,鬼屋等尋求刺激玩意,向來受歡迎。但假如你不清楚自己的心臟健康狀況,建議遊玩前最好停一停,先想一想自己平時行快步或情緒激動時,曾否出現心口翳痛、氣促等疑似冠心病徵狀,因為受驚嚇而「嚇死人」的情節,的確有可能發生在嚴重冠心病人身上……
受驚心口痛=不正常反應
正常我們玩鬼屋,無非為尋求刺激快感,而在連串受驚嚇過程中,因身體神經反射影響,腎上腺素會分泌大量壓力荷爾蒙,令人出現心跳加速、冒汗、呼吸急速等反應,目的是使身體更加進入應付緊急情況的狀態。所以處身鬼屋受驚嚇刺激時,自覺有點「個心離一離」的心悸、心跳反應,絕對是人之常情,問題關鍵在有否「嚇到心口痛」這不正常表現上。
可以肯定,任何人驚恐時有心口翳痛反應,尤其是發生在玩鬼屋這種驚嚇時間有限的活動,即使痛感短暫,亦是心臟功能不正常表現,有理由懷疑潛在冠心病的可能。
冠心病人多隱性不自知
臨床類似這樣受情緒變化影響,繼而誘發冠心病的患者時有所見,例如醫生給病人解說病情時,間中也有病人因驚恐、擔心、緊張過度而心臟病發的情況。驟眼看來,這些人都似是給「嚇病」,甚至是「嚇死」,但其實情緒影響只是誘因,問題根源是大多數人患上冠心病不自知,未能控制好病情。
冠心病患者大多數屬隱性,亦即冠狀動脈血管已有一定程度阻塞,但因日常活動較靜態,沒機會讓心臟受壓,才看似沒徵狀。直至患者情緒突然受刺激,壓力荷爾蒙大增,出現心跳加快等反應,心臟需要更用力泵血,已收窄血管便容易因供血不足,引發心口翳痛、氣促、頭暈等徵狀。當中病情嚴重者,更有可能「谷爆」積聚血管的膽固醇斑塊,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,會有心肌梗塞的猝死風險。
冠心病輕症藥物可控
冠心病的嚴重性很視乎血管阻塞程度,一般血管阻塞7成以上,病人都很大機會有徵狀,如快步行時有點「心口頂頂地」的疑似徵狀,大部份人也慣性輕視,或是痛完當無件事……
事實冠心病如能及早在輕症時確診,病人基本只要服用藥物,加上控制吸煙、三高等風險因素,長遠已可減少惡化機會。但若病情已達中度至嚴重,或是病人徵狀困擾嚴重,醫生多會建議考慮手術,包括開胸手術搭橋及微創手術通波仔。
通波仔後應做好保養功夫
現時9成以上冠心病患者都可進行通波仔手術,配合藥物塗層支架,以及術後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6至12個月,可減低復發率近90%。其中近年有較特別的支架,更可縮短服藥時間至1個月,增加治療其他疾病如癌症等的方便性,支架再阻塞風險大約是每年2%至3%。術後病人仍要做好保養功夫,包括戒煙、控制三高,以及有適量運動鍛練心肺。

心臟科專科 曾子欣醫生
Copyright ©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