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有沒有試過追巴士後心跳急速遲遲未能平復下來?即使在靜止狀態下間中會感覺到心樸樸亂跳?心跳時快時慢是什麼一回事?心口翳住翳住又是否代表有冠心病?上述症狀均可能代表患有心房顫動(房顫),屬於心律不正的一種,是指心房的電脈衝異常令心跳過快和不規則,心臟不規則的跳動會令心房不能揼出全部血液,導致部分血液凝結成血栓,當血栓游進了腦部,就會引致中風。 |
70歲以上每10人有1人患心房顫動
房顫的常見病徵包括心跳紊亂、心翳、心悸、呼吸困難和間中頭暈。值得注意的是,相當大比例的病人均感覺不到任何徵狀,往往發覺時已經中風,研究指房顫患者出現缺血性中風的機會患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!估算全港約1%,即7萬多人患有房顫,年齡主要元凶,70歲以上每10人便有1人患病,其他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、高血壓、二尖瓣狹窄或甲狀腺問題等。
房顫首要預防中風
由於房顫誘發中風的機率高達五倍,等同計時炸彈時刻威脅著患者,因此治療方案首要是減低中風機會,其次是控制心跳和心律入手,以減低心跳紊亂引起的不適。
藥物令血液「變薄」減少血栓形成
臨床上我們會利用「心房顫動中風風險評估」(CHA2DS2-VASc),根據患者的心血管病歷(例如中風、血栓栓塞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衰竭等)、年紀和性別來計算,數值越大(大過2)表示中風風險越高;需處方抗凝血藥(薄血藥)來降低血液凝結的能力以避免血栓形成,減低中風的可能性。薄血藥分別有傳統的華法林(Warfarin)和新式藥物,前者需頻密驗血及戒口,新式藥物在使用上較為方便。
微創手術阻止「血凝固」
若患者因腦部或腸胃出血、或腦血管結構問題而不能使用薄血藥,則可考慮採用「左心耳封堵術」,利用微創手術經過心房間壁將封堵器植入左心耳,有效阻止血液停留並凝固成血塊,以減低中風機會。
控制心跳和心律
由於部份房顫患者會有急促且不規律的心跳,嚴重影響生活,甚至增加心臟衰竭的機會,所以控制心律和心跳同樣重要:
改善病徵後仍需留意中風風險
需注意,即使已採用藥物或手術成功將心律和心跳回復到正常水平,仍需進行「心房顫動中風風險評估」,建議高風險患者繼續服用抗凝血藥以預防中風。同時,患者亦需時刻留意自己的脈搏,有需要時可以紀錄下來以便醫生了解病情,亦要時刻保持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,積極管理體重,以及定期身體檢查,以遠離威脅。

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陳裕豪醫生
Copyright ©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